• 首页
  • 关于杏悦2注册
  • 业务范围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业务范围你的位置:杏悦2注册 > 业务范围 > 【轻松学经穴】人体十四经之:大肠经的临床运用

    【轻松学经穴】人体十四经之:大肠经的临床运用

    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4:00    点击次数:132
    手阳明大肠经(20个穴)

    手阳明大肠经,起于食指桡侧端(商阳),上行经过第1、2掌骨间和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,循行于前臂外侧的前缘,进入肘外侧,沿上臂走肩,向上交会颈部大椎穴,向下从缺盆进入体腔,络肺、属大肠。分支从缺盆经颈部入下齿,返回经口角到上口唇,交会于人中(水沟穴),左脉右行,右脉左行,止于对侧鼻孔旁(迎香穴)。

    编者按:

    十二条正经,加上奇经八脉中最重要的任督二脉,构成了人体最重要的十四条经脉。

    对于初学者,不管是用按揉刺激的手法,还是用针刺、艾灸,都需要了解这些经络穴位的基础性格,才能准确循经取穴。这个系列,就给大家好好捋一捋,使之尽可能成为初学者随时可以参考的工具书。

    根据子午流注的概念,十二经脉的气血从肺经开始,肝经结束。前面讲了肺经,今天我们进入大肠经......

    图片

    大肠经,能治疗与大肠相关的疾病,以及大肠经循行线路上的痛症,如上肢、肩、颈、头项部病症。而大肠经,不仅仅只能治疗与大肠、大肠经相关的疾病。

    十二经脉中,大肠经与牙齿的联系最密切,因此大肠经的很多穴位,可以治疗与牙齿相关的疾病;“面口合谷收”,大肠经上的合谷,是治疗面口部、鼻部疾病的鼎鼎有名的大穴;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,一些肺系的疾病如外感病,或者小便异常等,常可与大肠经上的穴位相配合使用......

    图片

    一、齿病:

    齿痛、龋齿、齿寒(牙齿过敏)、牙龈红肿等。常用穴位为:商阳、三间、合谷、偏历、温溜。

    在十二经脉中,手阳明大肠经与牙齿的联系最密切,合谷是治疗牙痛的第一穴,对多种原因导致的牙痛均有较好的效果。“齿寒”,相当于西医学的牙齿敏感症,由牙本质暴露部分受到机械、温度或酸甜刺激引起的酸痛感觉,以楔状缺损引起者多见。可以取合谷、温溜等手阳明大肠经穴位治疗。

    事实上,除合谷穴外,手阳明大肠经的许多穴位都可以治疗牙痛。11个穴位中,除下廉、上廉、手三里外,都主治齿痛。在实际治疗中,还可以沿着手阳明大肠经的路径(主要在肘关节以下的部分)切循按压,寻找压痛点,有时压痛点可能不在经典穴位上,如在偏历与温溜之间,治疗时则应当刺激这些压痛点。

    二、面、口病:

    面瘫、面痛、面肌痉挛;口腔溃疡、口唇疱疹等。常用穴位为商阳、合谷、温溜、迎香。

    合谷穴以治疗面口部疾病闻名,《四总穴歌》概括为“面口合谷收”,《玉龙歌》亦有“头面纵有诸般证,一针合谷效如神”的描述。

    周围性面瘫,又称而神经炎或贝氏麻痹,是针灸门诊的常见病症之一。在治疗本病时,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,针刺都应该以循经远取为主,如合谷、足三里、阳陵泉、太冲,辅助局部非创伤性刺激疗法,对一些顽固性面瘫效果显著。此外,肘髎穴位于肘关节的上方,一般以局部治疗为主,如网球肘、肘关节炎等,但天津中医药大学李玉麟老中医单用肘髎一穴,治疗周围性面瘫初期,效果甚佳”。

    疔疮是指发生在皮肤部位的急性感染,好发于颜面特别是鼻翼两旁的鼻唇沟处。《针灸大成》记载合谷是治疗面与口角部疔疮的特效穴,“疔疮生面上与口角,灸合谷甚效”。由于手阳明大肠经在人中沟左右交叉后,分别止于对侧的鼻翼旁,因此可以左右交叉取穴,即选取右侧合谷穴治疗左侧颜面部的疗疮,也就是《内经》所说的“缪刺法”。

    三、鼻、咽喉病:

    鼻渊、鼻衄、鼻窒;咽喉肿痛、声音嘶哑或暴喑等。常用穴位为合谷、温溜、迎香。

    在十二经脉中,手足阳明经脉与鼻的联系最密切,它们在鼻翼旁之鼻唇沟中交接。在治疗鼻部疾病时,除了循经远取这两条经脉的穴位,还可以指导病人自我鼻部按摩,简便易行,是治疗鼻、咽喉、肺等疾病的有效手段;特别是对慢性鼻炎、咳嗽、容易感冒的患者,若能坚持按摩,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    例如,某病人患有慢性鼻炎和慢性咽炎30多年,曾服用多种中西药,均未能取得明显疗效。后来以搓鼻和揉迎香穴治疗,具体方法是: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腹紧按鼻翼两侧,从两边向鼻尖挤一下,然后用力沿鼻梁向上搓到内眼角,再轻轻向下捋回鼻翼两侧,同时可以重点按压迎香穴,每天早晚各1次。以此法按摩不到一年,鼻炎和咽炎就全好了。也可以配合按摩合谷穴。

    此外,健康人也应该坚持按摩鼻部,能够预防鼻炎、感冒等疾病。除了按摩外,还应该坚持每日用清水或淡盐水清洗鼻腔,起到去除灰尘、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。

    四、上肢、肩、颈、头项部病症:

    上肢痿痹、网球肘、肩周炎、颈肿(甲状腺肿大、颈淋巴结炎症)、落枕、头痛等。常用穴位为合谷、温溜、手三里、曲池、肩髃。

    肩周炎以肩部疼痛、运动受限为主症。手阳明大肠经行于肩上,如果该经脉气血阻滞不通,则主要表现为手臂上举困难。治疗时,应以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,如二间、合谷、温溜、手三里等。

    这里补充说明:我们手上有三条阳经,手三阳控制以上三个动作。抬手有三种受限:第一个是手不能前抬,是大肠经不利;手不能外展,比如梳头,是三焦经不利;手不能往后摆,是小肠经不利。应根据抬手受限情况,选择对应的经脉取穴治疗。

    落枕多由于睡眠时颈部姿势不当,枕头过高过硬,头部过度偏转,或风寒侵袭,经络闭阻所致,治疗上一般取手太阳、足少阳经穴位。手阳明大肠经交于项部大椎穴,其经筋“从肩上颈”,发病时可以表现为“颈不可左右顾”,是落枕的主要表现。三间为手阳明经的“输穴”,有较强的疏通经络、理气止痛的作用,《难经·六十八难》谓“输主体重节痛”,可以独取此穴治疗落枕,止痛效果显著。

    二间、三间,在周尔晋老先生的手部反射点中,正好对应肩部。另外,马老师提出来的“前后受限找解溪,左右受限找阳溪”的治疗落枕法,正好与之相合,而且实践证明疗效非常好。因此,落枕左右受限,可以找三间,也可以找阳溪。

    头痛的原因很多,从经络角度看,主要与足三阳及足厥阴经脉有关。手阳明大肠经止于鼻翼旁,但其经筋上达额角,并且左右交叉,行至对侧的颞部。因此,可以取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治疗两侧额角的头痛。

  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虽然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,但因其络与阳明经,因此擅长治疗口眼歪斜、牙痛、头项强痛等手阳明经的病症。《四总穴歌》则概括为“头项寻列缺”。由此可见,列缺的确是治疗头痛的主要穴位,现代临床上也有一些报道单独针刺列缺穴治疗偏头痛、落枕等头项部病症,效果较好。

    五、外感病:

    外感风寒、风热等表证。常用穴位为商阳、合谷、曲池、迎香。

    肺主皮毛,开窍于鼻,与大肠相表里,手阳明大肠经止于鼻,针灸手阳明大肠经穴可以解表散邪,治疗外感表证。经常感冒或患有慢性咽喉、气管或肺脏疾病的人,坚持每天按摩合谷处,方法是两手微握拳,虎口相对,互相摩擦,至局部发热或皮肤潮红为度。

    如某患者86岁,支气管炎病史50多年,,每年冬天都离不开氨茶碱或速效气管炎片,后来每天坚持按摩左右手的合谷穴300多次,治好了多年的顽疾。

    图片

    六、大肠病:

    腹痛、腹泻、便秘等。常用穴位为商阳、合谷、手三里、曲池。

    根据《灵枢·经脉》记载:治疗大肠腑病,以上巨虚(大肠的下合穴,位于足阳明胃经上)为主。

    然而,根据《甲乙经》记载:温溜穴主治“肠鸣而痛”,手三里穴主治“肠腹时寒”,都是对《内经》的发展。现代也有如点刺商阳穴放血,治疗慢性结肠炎、结肠手术后大便功能紊乱、便秘、腹痛;按压手三里治疗肠痉挛;针刺曲池穴治疗细菌性痢疾等。这些事例表明,手阳明大肠经的一些穴位,对大肠病也十分有效,值得重视。

    七、小便异常:

    癃闭、小便不利。常用穴位为偏历。

    肺主宣发肃降,为水之上源,具有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。若肺失宣降,水液代谢失常,贮存膀胱,不能及时排出体外,则为小便不利的癃闭。一络通两经,络穴主治表里两经的病症,特别是相表里经脉的疾病。偏历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络穴,偏历治疗小便不利,就是通过提高肺的通调水道的功能实现的。

    偏历的宣肺作用还体现在发汗方面。事实上,发汗就是宣肺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,而发汗与利小便之间也有功能上的内在联系,发汗有利于小便的通利。所以治疗癃闭、水肿时,常发汗、利水配合使用。发汗可以宣肺,肺气宣发则小便自利,这就是所谓的“提壶揭盖”法。

    如果想从脏腑的角度,了解更多肺的知识,可以参考阅读:

    肺脏通天,大肠彻地,肺与大肠把控了身体最大的出入口 (学辩证之:脏腑辩证. 大肠篇)

    文章部分内容参考自《经络入门》

    图片

    END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  Powered by 杏悦2注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